欢迎浏览江苏省辽宁商会网站!
 

事关辽宁振兴发展的重大消息传来——

日前,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陆续公布了7个对口合作分省市实施方案,其中就包括《辽宁省与江苏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和《上海市与大连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

这是中央对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工作的再深化、再分解、再部署,标志着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进入全面推进落实的新阶段。

重磅!重磅!重磅!

辽宁与江苏对口合作实施方案

上海与大连对口合作实施方案

正式发布

以此为标志

辽宁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

进入全面推进落实新阶段

江苏

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辽宁

产业基础雄厚的老工业基地

上海

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现代化都市

大连

勇当辽宁全面振兴的“领头羊”

对口合作,合作共赢

辽宁与江苏对口合作实施方案

主要目标

到2020年,两省对口合作取得重要实质性成果,建立起横向联动、纵向衔接、定期会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构建起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体系,形成常态化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机制,相互借鉴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共同组织产业对接活动,共建产业合作园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实施重点产业合作项目,形成比较完整的对口合作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

合作重点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开展产业务实合作

提升创业创新水平

推动人才交流

推进平台载体建设

向上滑动阅览

实施方案全文

辽宁省与江苏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 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国发〔2016〕62 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2 号)有关要求,结合辽宁省和江苏省两省实际,共同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明确的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的重点任务,推动两省开展深度合作,打造重点产业合作典型示范,推动辽宁省资源、装备制造和特色产品等优势与江苏省资本、市场需求和营销网络等优势相结合,探索跨区域要素共享、产业互动、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促进辽宁与江苏在合作中互相借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谋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挥好政府在对口合作中的引导带动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加强统筹谋划,强化组织协调,优化政策环境,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人员交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合理流动,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产业转移,吸引项目、投资在辽宁落地。

(二)条块结合,重点示范。加强两省重点领域对接,相互学习借鉴双方市场观念、管理理念和政策环境营造方面的成功做法。围绕共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两省各明确相应地级市开展对接,推动城市间重点产业合作和重点领域合作。通过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一批合作样板,通过示范带动把对口合作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三)合作共赢,突出特色。充分发挥两省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对标各自优势、共享两省资源、创新协作机制,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充分考虑双方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形式、创新合作方式。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两省对口合作取得重要实质性成果,建立起横向联动、纵向衔接、定期会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构建起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体系,形成常态化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机制,相互借鉴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共同组织产业对接活动,共建产业合作园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实施重点产业合作项目,形成比较完整的对口合作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

四、合作重点

(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互学互鉴两省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开展两省政府部门间转思想、转观念、转作风交流活动。共同探索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审批试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2.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定期组织辽宁省国资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业负责人赴江苏省考察,学习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促进两省国有资本相互融合、共同发展。鼓励江苏国有企业拓展辽宁市场,引导和支持江苏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辽宁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3.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总结推广江苏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加快推动辽宁省企业投资管理体制、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积极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人才环境和法治环境。辽宁省遴选一批收益可预期的优质项目,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江苏社会资本投资运营。鼓励具备条件的江苏省民间资本在辽宁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4.搭建经贸合作平台。协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开展面向东北亚地区的开放合作,共同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开拓周边市场。加强招商引资合作,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每年选择1 —2个重点产业或招商主题,在苏南5市与辽宁沈阳、大连、抚顺、鞍山等市轮流组织开展 “辽宁行”、“江苏行”,协调不少于50家企业参与的项目产业对接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合作。

5.深化智库合作。共同推动两省智库之间深化合作,定期组织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开发园区、科研单位等多方主体,举办合作发展高端论坛,围绕两省转型发展开展深入交流研讨,推动实现发展理念共享、工作经验共享和规划成果共享。

(二)开展产业务实合作

6.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跨区域物流业合作,制定物流业发展提升计划,鼓励两省大型物流企业在区域性物流中心、地区分拨中心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开辟更多联通两省的物流通道,提升物流产业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切实降低物流成本。支持两省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和金融创新,开展金融经贸交流,鼓励两省通过市场化方式发展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支持辽宁省鞍山市与江苏省有关城市结对打造服务业合作样板,鼓励江苏省中介、咨询、金融、物流、会展等企业和机构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赴辽宁省鞍山市等地进行投资经营。

7.大力发展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整合辽宁的机器人、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及江苏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共同制定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支持辽宁省盘锦市与江苏省无锡市结对打造“互联网+”产业合作标杆。总结江苏省无锡市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经验,定期组织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参与“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推动盘锦市“互联网+”产业提速发展。

8.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发挥两省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的比较优势,聚焦电力设备、高档数控机床、石化和冶金装备、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等大型装备制造能力,合作建立行业工程中心和研发制造基地,推动两省优势装备制造业企业及其产品、技术与优势资源有机结合,提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沈阳市与大连市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与江苏省制造业设备用户需求有效对接,推进产用结合、产需对接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支持辽宁省辽阳市与江苏省南通市结对打造装备制造业合作标杆。以推广南通市重点智能装备产品为突破口,推进产品智能化提升工程,助力辽阳市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走向中高端。

9.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节能环保装备产品的升级换代合作,大力推动两省节能环保服务业及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的环保服务和再制造服务业发展,合作突破一批支撑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相互借鉴并总结两省节能环保产业在提升规模效益、完善产业链条、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共同促进两省节能电光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产业合作。

10.促进港口联动发展。相互借鉴港口运营等交通领域管理经验,加强港口物流合作和港口经贸物流园区功能提升。以连云港港等沿海或沿江港口为载体,积极推进与辽宁大连港、营口港等沿海港口合作,带动两省临港产业的发展,并共同拓展国际货运航线,促进连云港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作用的提升和辽宁相关沿海港口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11.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强双方旅游部门的对接交流,深入挖掘、充分利用辽宁的冰雪、森林、草原等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江苏的水乡、古镇等文化旅游资源,搭建区域合作平台,共同发展旅游、文体、休闲等产业,支持通过共同开发景区、共同宣传推介等多种方式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和线路,倡导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支持辽宁省丹东市与江苏省扬州市结对打造旅游合作标杆,鼓励两市旅游企业跨区域开展合作,共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旅游风情小镇。

12.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全面梳理两省医药健康产业及医疗机构资源,广泛多层次开展合作。支持辽宁省本溪市与江苏省泰州市结对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合作标杆,推动两市共同发展“医养融合”、“家庭医生”、定制医疗服务等健康产业。

13.加强农业产品推广和产业化合作。推动农业资源优势互补,加强双方农业部门的交流合作,积极发挥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江苏省农民合作社产品展销会等平台作用,不断扩大两省优质农副产品市场供应规模和品牌效应,促进双方企业争取订单、拓展市场。引导和鼓励江苏规模大、实力强、技术先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赴辽投资兴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打造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支持辽宁省铁岭市与江苏省淮安市开展农业合作,强化两市在农产品交易会、农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中的互动。

14.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聚焦航空航天、新材料、特种船舶与海洋工程、特种车辆、信息技术等特色产业,以两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为载体,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合作共建。共同组织军民融合产业协作专题推介会,加速军工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两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三)提升创业创新水平

15.加强科技研发与转化。探索共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复制推广江苏省在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产业引导基金运作等方面经验做法,鼓励开展跨区域协同创新和联合技术攻关,定期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交流、创新型企业融资路演、创业创新擂台赛等活动。支持辽宁省抚顺市与江苏省徐州市结对打造科技研发与转化合作标杆,提升抚顺市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实现创新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16.推动创业创新合作。围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工作,以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为基础,加强两省在典型“双创”案例、“双创”企业、“双创”平台、“双创”模式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和工作互动。支持辽宁省葫芦岛市与江苏省常州市结对打造“双创”合作标杆,推动常州市的龙头企业、创投机构等跨省开展“双创”服务,在葫芦岛市建设一批“双创”平台,营造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

(四)推动人才交流

17.促进高等院校交流。引导两省高校建立学科共建和学生联合培养机制,每年组织一批师资交流和学生互访,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支持两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型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大学科技园和创业创新平台;鼓励两省职业教育院校(含技工院校)开展广泛合作,落实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 年)》,共同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18.开展干部互派。在中央组织部的指导协调下,选派两省优秀干部互派挂职,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作风互鉴、办法互学。

19.加强高端人才合作。推动在苏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优秀科技企业家等高层次人才对接支持辽宁产业、企业发展,组织产业先锋论坛、精英人才对接峰会,促进高端人才智力交流合作。支持两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建海外引才工作站,共享海外引才成果。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灵活引进江苏人才赴辽开展创新创业、转化成果、科技攻关。

20.开展对口培训。依托江苏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培训资源,开展多层次干部人才培训。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有关专题,组

织辽宁有关部门、地方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到苏对口培训,组织江苏有关部门、地方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赴辽开展工作交流。

21.共享人力资源。共建人力资源供需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劳务对接,建立跨区域人力资源服务联盟。建设技工人才培养基地,与江苏重点企业开展定向委培合作。构建两省高技能人才信息共享机制,推动高技能人才互认共享。

(五)推进平台载体建设

22.探索合作产业园区共建。充分运用江苏在园区开发、管理、运营等方面成功经验,探索两省在辽合作共建示范产业园区、合作发展“飞地经济”。鼓励有产业转移意向的江苏企业优先向共建产业园区转移,加强土地、金融、物流等要素配套,不断提升园区承接产业、吸引人才、科技创新等方面能力。积极推动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合作机制。组织园区“辽宁行”、“江苏行”交流活动,推动苏州工业园区与辽宁省沈抚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和企业创新等方面合作交流,促进辽宁省相关园区提高园区运营管理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鼓励江苏省有实力制造企业参与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英(大连)先进制造产业示范园等园区建设。

23.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交流合作。加强两省在产城融合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交流。支持辽宁省锦州市和江苏省苏州市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开展互学合作,借鉴苏州市城市规

划建设管理的做法,积极推进锦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共同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24.搭建多层次合作平台。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联盟、产教联盟,定期组织协会、商会的对接活动,促进理念互融、信息互通、资源互享。综合运用联合组织招商、联建招商网站、委托招商等方式,共同提升招商引资成效。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扶贫工作、劳务协作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合作,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制。建立两省高层领导定期会商制度,沟通协调对口合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成立两省对口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强化综合、协调、服务职能。积极打通两省相关职能部门联络渠道,定期召开对接会议,沟通合作进展情况,推动落实高层会谈成果。

(二)形成工作合力。各设区市政府和省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两省对口合作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本方案要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加强合作,推动建立部门互动、区域联动、上下齐动的工作机制,促进两省开展实质性合作并取得实效。

(三)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工作方案确定的原则,两省相关牵头落实部门要组织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对口合作工作目标、范围领域、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建设时序和保障措施,制定对口合作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开展年度工作总结评估。

(四)引导社会参与。着力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大对口合作宣传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多渠道参与对口合作,实现共赢。适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搭建信息发布、经济合作等公共服务平台,深化两省对口合作。

上海与大连对口合作实施方案

主要目标

经过努力,到2020年,两市在体制机制创新、城市功能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学习借鉴合作取得重要突破,在装备制造、石化、金融、贸易、港航物流、卫生健康、旅游、会展等行业对口合作取得重要成果,建立高层定期会商、部门积极推进、企业踊跃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体系,形成常态化的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机制。两市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自创示范区、重点产业园区和区(市)县对标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实施一批标志性跨区域合作项目,形成一套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对口合作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两市在区域经济中的龙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合作重点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城市功能提升

开展产业务实合作

促进创新创业合作

推动重点区域与平台合作

加强干部人才交流培训

向上滑动阅览

实施方案全文

上海市与大连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国发〔2016〕6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2号)有关要求,结合上海市和大连市两市实际,共同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明确的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的重点任务,通过市场共建、企业互动、资源共享、要素互补,在相互学习借鉴、互帮互助的基础上,促进两地加快发展步伐、激发内生动力,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合作共赢。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积极发挥政府在对口合作中的引导作用,加强统筹谋划,强化组织协调,促进人员交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合理流动,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合作发展。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围绕振兴发展的切实需要,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因素,发挥两地比较优势,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实现双城联动、协同发展。

——突出重点、务实推进。按照国家要求并结合两地发展实际,在重点领域推动合作,加强双方在市场观念、管理理念、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交流借鉴。两市将对口合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安排,强化协调指导,力求取得实效。

——搭建平台、示范带动。发挥大连与上海合作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合作机制,搭建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与上海合作的平台,以此推动辽宁沿海城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共赢。

(三)主要目标

经过努力,到2020年,两市在体制机制创新、城市功能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学习借鉴合作取得重要突破,在装备制造、石化、金融、贸易、港航物流、卫生健康、旅游、会展等行业对口合作取得重要成果,建立高层定期会商、部门积极推进、企业踊跃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体系,形成常态化的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机制。两市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自创示范区、重点产业园区和区(市)县对标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实施一批标志性跨区域合作项目,形成一套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对口合作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两市在区域经济中的龙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共享改革开放先进经验与做法,借鉴上海在体制机制创新的成功经验,支持大连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相互学习借鉴在推进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建设的途径方法、管理措施和政策举措等。

2.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双方在国资监管体制机制、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及国有资产市场化运作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鼓励两地国有企业结合双方发展需求加强沟通合作,支持上海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大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3.民营经济发展。两地开展民营经济发展经验交流,研究制订相关政策,培育改善两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人才环境和法治环境等,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促进民营企业携手发展。

4.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借鉴两市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先进做法,开展城市立法和执法机制建设交流合作,共同研究在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交通便利、环境质量、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加强法治建设的路径。加强双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模式交流合作,支持大连打造系统化、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和城市管理执法体系。相互学习城市运行安全的经验和做法,保障城市安全。借鉴上海推动信息化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深度应用的做法,提升大连市建设管理智能化水平。

5.对内对外开放。协同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点项目、基础配套设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鼓励引导上海有实力的园区和企业共同参与大连金普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

6.发展理念共享。大连定期组织相关区(市)县、园区、企业“上海行”,学习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上海组织标杆企业、先进园区、服务型政府、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领域的优秀代表“大连行”,适时开展培训、报告等学习交流活动。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推进下,积极发挥两地民间商会和协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两地产业、金融和经济发展。合作办好“沪连对口合作”高端论坛。

(二)加快城市功能提升

7.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加强两地港航合作,共建物流网络,搭建长三角和辽宁沿海城市间物流通道。推进两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协作及互联互通,引导两地现代航运服务企业拓展航线。共同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合作交流与功能建设。

8.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方面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充分利用上海国际贸易市场和国际结算便利,推动大连打造成为区域性贸易中心和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高地。宣传两市投资环境和发展机遇,支持举办招商推介活动,为两地合作发展牵线搭桥。充分发挥双方会展资源优势,搭建信息共享交流平台,相互邀请参加重要经贸会展,鼓励引导上海会展企业在大连设立分公司。研究推动两地跨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合作。

9.金融中心建设。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鼓励引导两地间金融机构的相互考察和交流,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在大连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在上海开展创新业务和市场服务,与上海证券、期货等交易所及有关机构共享合作发展成果。鼓励两地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开展合作,设立股权投资机构等。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支持大连深化外汇管理改革,优化跨境电商金融服务,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探索构建金融安全网。

10.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两市高校建立交流机制,支持合作办学,共建大学科技园和创新创业平台,落实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开展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合作。以医疗技术、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为重点,加强卫生与健康交流合作。鼓励上海医疗机构在大连设立分支,相互参与对方主办、承办的国际国内医疗卫生学术论坛。推进健康养老、健康旅游、智慧健康等大健康产业方面的协作发展。深入开展两地文化艺术交流,支持社会资本共同投资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项目合作。共同培育发展品牌赛事,推进体育交流合作。

(三)开展产业务实合作

11.装备制造业产需对接。按照“中国制造2025”总体要求,支持大连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与上海制造业设备用户需求有效对接,推进产用结合、产需对接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鼓励引导上海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在大连设立研发制造基地。支持上海工业设计企业与大连制造企业合作,提升大连制造业的设计水平和品牌形象。鼓励大连企业充分利用上海市场、金融、信息、管理等优势,推广大连机械装备产品,吸引全国各地用户了解和采用大连的机械装备产品。

12.新兴产业合作。推进两地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储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开展有效需求对接合作。支持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行业企业在大连建设生产基地。相互利用两地互联网电商平台,推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支持物联网、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3.旅游产业合作。开展旅游项目招商、产业融合、品牌合作、旅游投融资、集团化发展等深度合作,完善旅游产业互助发展机制,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共享促销渠道资源,共同研发旅游宣传载体,互相参与区域旅游合作和旅游节事活动,联合开展国内外旅游促销活动。构建信息化旅游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互助体系。强化旅游执法合作,完善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开展品质旅游、文明旅游的互动合作,创新智慧旅游的双城合作机制。

14.现代农业合作对接。充分发挥上海农业科技优势和大连资源优势,共同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合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鼓励两地建立农业和绿色食品产销对接关系,利用上海农产品展销平台和电商平台,建立大连农特优产品进沪“绿色通道”,为上海市民提供优质农副产品。相互学习休闲农业经验模式,互邀参加农业会展、节庆等活动。

(四)促进创新创业合作

15.科技研发与转化合作。加强两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合作,引导双方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定期组织开展科技对接交流等活动。支持大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共同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和东北区域具有带动作用的大连科创中心建设。

16.“双创”合作。推进两地开放共享“双创”资源,相互借鉴“双创”企业、“双创”平台和创客的经验做法,支持大连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双方优秀的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团队相互参与创业投资发展,携手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17.智库平台建设合作。充分发挥两地高校和科研院所汇集、科研实力强的优势,共同引导两地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等发起成立对口合作智库联盟,就两地合作规划、机制、政策、重点领域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对口合作提供智力支撑。探索开展引智成果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利用成熟的引智成果,扩大引智成果的影响力和受益面。

(五)推动重点区域与平台合作

18.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交流合作,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推进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两市自贸试验区间资源、平台和信息共享,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支持两地保税区在港口业务、特殊监管区运作、汽车产业等方面合作。

19.国家级新区。支持大连金普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全面对接合作。充分借鉴浦东新区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市场培育、新动能培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动大连金普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发挥自贸试验区与自创示范区优势叠加效应,构建“双自联动”发展格局,促进制度创新、开放创新、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打造开放和创新融合发展新高地。

20.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大连高新区与上海张江高新区在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方面对接合作。在产业互动、项目对接、创新创业、科技研发、科技金融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加速发展,探索通过“基金+基地”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构建协同发展平台。

21.重点产业园区。支持双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对接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园区建设方面的经验模式,加强在园区规划、政策措施等领域的共享与合作,促进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支持两地合作共建“沪—连”对口合作示范园区。支持上海重点园区在大连设立分园区,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探索跨地区利益共享机制。鼓励上海优势制造企业参与中英(大连)先进制造产业示范园建设。

22.区(市)县合作。支持两地区(市)县在产业结构、区位特点、生态环境相似性和互补性基础上自愿结对合作,相互借鉴先进管理体制和市场运作模式,促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23.“软平台”合作。研究建立对口合作产业联盟及产教联盟,引导两地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等对接合作,促进理念互融、信息互通、资源互享、人才合作培养与交流。支持大连通过联合组织招商队伍、联建招商网站、委托招商等方式开展招商引资。支持建设两地跨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24.辐射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通过对口合作,助推大连发挥“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鼓励大连借鉴长三角地区合作经验,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间建立高效的合作机制,支持大连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互动,形成振兴发展优势。

(六)加强干部人才交流培训

25.干部挂职交流。在中央组织部的指导协调下,组织开展互派干部挂职交流,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作风互鉴、办法互学。重点在“放管服”改革、自贸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产业发展规划、金融和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国企改革和企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和方向开展交流。支持两地区(市)县通过结对、部门对口选派等方式深入开展定向挂职,深化相关地区和领域的双向交流与合作。

26.干部人才培训。加强两地教育培训资源共享,重点围绕当前工作的主要内容、热点难点和关键任务,开展专题培训。实现两地干部在线学习的资源对接和课程共享。支持大连借助上海教育培训资源和师资力量,举办“大连振兴讲坛”。鼓励上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利用大连“一校两院”大讲堂平台开展专题讲座。

27.人力资源共享。加强两地人力资源服务合作,建立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积极引导双方高端人才参与两地创新创业。组织在沪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支持大连产业和企业发展。鼓励上海专家学者加入大连智库,在发展难题、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发挥智囊作用,推动相关领域高水平建设与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对口合作工作机制。两地成立对口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别作为两地对口合作的牵头单位。形成推进落实对口合作各项工作的三级工作保障机制:两地对口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为决策层,定期进行高层互访,指导两地开展对口合作;两地牵头部门为协调层,每年牵头召集双方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议定年度计划,推进重点合作事项;双方各成员单位为执行层,按照联席会议及年度计划要求,细化工作内容。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口合作工作的支持与指导,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并按职能指导重点领域合作。双方共同营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为对口合作重点项目和重点园区开辟绿色通道。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对口合作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对口合作重大项目建设。两市每年安排对口合作工作专项工作经费。

(三)加强宣传动员。做好对口合作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组织两地各类媒体开展深度采访报道,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合作重大成果。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营造良好氛围。

(四)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按照国务院总体工作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对口合作成效评估。将对口合作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两市党政督查考评体系,定期督促检查完成情况,相互通报和向上级报告。两地牵头部门共同跟踪好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落实情况,做好信息收集和反馈,加强沟通交流,确保各项合作内容务实推进。共同研究制订激励措施,对在对口合作工作中积极开展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单位、个人适时予以通报表扬。

距离不是问题!

辽宁遇上江苏、大连遇上上海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全面推进落实的号角已经吹响

撸起袖子加油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