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单元的国家自创区
区域竞争力新观察①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在我省上个月召开的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强调,在新的伟大时代,我们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大力度解放思想,推动苏南增强“以我为主”谋划发展的能力、南京加快提升城市首位度、苏北有效支撑“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实现区域竞争力的新跃升。新华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号“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策划出品“区域竞争力新观察”系列文章,今起在本报推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浙江杭州湾大湾区、山东青岛湾区等展开布局,“湾区经济”成为时下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词。
各地争相布局大湾区,展露出通过湾区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发展一体化、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在城市群竞争时代脱颖而出的雄心。
对于江苏来说,能搭上此班“快车”、最可承载重任的,非苏南莫属。
潜力+契机,进军世界级城市群
苏南是国内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集聚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国家高新区最密集的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的基地。
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准支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昆山、江阴、武进、镇江等8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全国第一个以城市群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苏南“群起”提供了良好契机。
科技部印发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评价,苏南地区是“科教资源最丰富、经济社会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这里“经济综合实力雄厚”“高端创新资源大量集聚”“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对外开放高度活跃”,已成为我国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条件比较成熟的区域之一,具备了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
基础具备,契机出现,挑战也很严峻。
随着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投资效率等因素形成制约,传统“苏南模式”发展瓶颈凸显;苏南产业基础较雄厚,但总体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发展后劲亟须提升,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与世界城市群甚至国内已规划或正在规划的湾区城市群相比,苏南地区的顶级企业数量明显不足,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创新生态尚不完善。
即便是苏南所具备的优势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也存在不小差距。比如,苏南科教资源虽然发达,但分布不均衡、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不高,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度迫切需要提升。尤其在新技术研发领域,苏南缺乏标志性技术引领,亟待以全球视野寻求突破。
有专家指出,湾区城市群的共同特点是对内联系紧密、对外高度开放,区域内生产要素实现自由流动。这就需要建设包括交通、通讯以及公共服务在内的网络化基础设施,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江苏还需积极顺应湾区经济发展趋势,将湾区城市群发展理念融入江苏功能区战略,以更高站位定位,规划和推进城市发展。
共享+错位,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依托城市群,苏南加快创新驱动步伐,推动区域经济迈向高质量。
省科技厅厅长王秦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近年来江苏努力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和条块分割,推进创新要素在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构建协同有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携手打造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同时,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门的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办法,淡化对GDP考核,强化以创新绩效为主的考核导向,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动态管理机制。
去年3月,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链式整合、基地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要求,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实施意见》分别明确了苏南五市的产业集群特色:南京牵头建设软件及信息服务、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电网产业集群;无锡牵头建设集成电路专用设备、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集群;常州牵头建设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光伏)、新材料(石墨烯及应用)等产业集群;苏州牵头建设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镇江牵头重点建设航空航天、新材料(碳纤维)产业集群。
今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在示范区产业发展方向、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为苏南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持和法治保障。
省科技厅提供的数据表明,2017年苏南自创区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36%,辐射带动苏南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82%,以占全国0.29%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6%、全省60%的地区生产总值。
开放+协同,“新苏南”需更一体化
建设城市群,并不是区域内各个城市经济的简单相加,而是实现城市经济高度开放、无障碍流动以及建立起有机协同的分工与合作关系。
“创新,说到底是开放、流动与协同——让资本、人才、信息、技术等优质要素有机协调、充分流动,各类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徐琴坦言,当前一体化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苏南各城市之间以行政区为单位的过度竞争,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种隐性或显性壁垒。行政主体之间的竞争本身不是问题,不开放才是症结所在。这就需要重点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进行城际协商,必要时进行高位协调;各城市在建设优质创新环境、培育良好创新土壤和建构创新导向的体制机制方面,进行良性竞争,让市场说话。与此同时,加大考核机制的改革。
徐琴认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苏南城市群虽然已达国内最高水平,但与自主创新示范区所要求的高度开放、流动与协同相比,还有不少空间。比如,江苏省内高速公路发达,但需要将当前以骨干线路为主的“线状”交通变为网络化交通;加速推进都市圈的城际交通公交化、同城化,在苏锡常、宁镇扬+皖江城市带区域内,取消高速公路收费站;现有高铁网络实行同城化,率先在江苏研发城市交通、城际公共交通一卡通运营模式,实现高铁通勤。“如果有人住苏州、在无锡上班,以后完全可以刷月卡而不用排队检票。”
此外,江苏还需大力推进创新与创业的结合,将创新资源转化为创新能力与未来产业。徐琴建议,充分利用省内大院大所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站到智能化产业发展的“风口”,形成有效突破、占据制高点,从而抢占先机,“群”起直追,在这一轮城市群发展中跑在前面。
固定电话:025-86627916    传真号码:025-86627916    电子邮箱:jsslnsh@126.com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苍山路16号303室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53号-1